top of page

澳門美食文化遊(一)

難得公眾假期連周末,於是去澳門兩日一夜遊!

在上環港澳客輪碼頭坐船到澳門外港碼頭,由於我們登船前才去選擇座位(事實上是不知道要先選擇座位),於是登船一刻好像普通座位都坐滿了,直接升級到豪華座,太好了!

下船後乘澳門十六浦索菲特酒店的穿梭巴士到達酒店。登記入住後出發去吃午餐。本來是要到十月初五街的黃枝記吃飯的,可是到達後卻發現店外貼着告示,說今天起開始裝修停業!沒有辦法,只好再走到附近的牛記咖喱美食。

咖喱牛腩麵。飄來陣陣的咖喱香辣氣味,牛腩軟滑可口,不過咖喱偏辣,不太吃辣的人可能吃不了。

蟹黃撈麵。看着店員在廚房將一大匙羹的蟹黃倒於麵上,然後用微波爐翻熱……雖然烹煮過程令這道菜扣分,不過吃下去味道還是不錯的。

由於要試吃的東西實在太多,也不敢吃太飽,於是走十分鐘路到大街,吃勝利茶餐室的豬扒包。

我們坐下就只點了豬扒包。聽說這裏的豬扒包有別於其他餐廳,是因為這裏的豬扒是酥炸。由於這就只有豬扒和包,沒有其他配菜或醬汁,故此口味稍為單調。如果可以加上生菜以及他他醬一類的酸味醬料去除其油膩感,必定更加好吃!

美食過後是稍為有點文化的活動。

澳門的小巷充滿葡國風情。

聖老楞佐堂。聳立於高台之上,環境清幽。

堂內正中主祭台上有航海主保聖老楞佐聖像。

離這裏一百米遠的有聖若瑟修院及聖堂。2005年收錄於世界文化遺產。

巴洛克風格。主祭壇供放其主保聖若瑟聖像。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亦即前澳督府。朱紅色外牆配以純白色窗框,不過無法入內參觀呢!

伯多祿五世劇院,亦稱崗頂劇院。澳門唯一歐式劇院建築物,屬新古典主義風格。著名歌劇《蝴蝶夫人》亞洲首演正於此處舉行。

聖奧斯定教堂。教堂旁的小廣場在照片下儼如葡萄牙一角。

何東圖書館。何東爵士生前用作別墅,逝世後按其遺願將此地贈予政府作為公共圖書館之用。

由東方斜巷一直走到議事亭前地。

仁慈堂博物館,以天主教為主題的博物館。由於對此宗教並非有特別興趣,故就此經過。

沿路直走到盡頭是玫瑰聖母堂,遊人也越來越多。這裏我之前遊澳門已經參觀過,所以就沒有進內了。

天時暑熱,當然吃一筒雙色雪葩!檸檬車露的石榴與奇異果。

檸檬和熱情果。味道都酸酸甜甜的好適合消暑!

檸檬車露旁就是盧家大屋。

盧家大屋又稱金玉堂,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落成。

大宅內有多個採光的天井。

盧家大屋高兩層,以厚青磚中式典型形式建造,而窗的設計卻以西方建築風格造成,相映成趣。

大廟腳巷的壁畫。

中式風格卻又畫上西方事物再配上西式水池。

大堂前地。位於「大堂」澳門主教座堂的前面。

澳門主教座堂,建於1576年。由於昔日華人稱教堂為廟,故曾名大廟,其前地亦即「大廟頂」。

聖若瑟教區中學。作為一所中學也太美麗了!

在板樟堂街走,突然下起大雨,隨意跑進一個商場內,買了杯鮮榨果汁解渴,也順便等陣雨後天晴。

沿伯多祿局長街直走,經過葡萄牙駐澳門及香港總領事館。

經過塔石廣場。

盧廉若公園公園內的澳門茶文化館。

饒宗頤學藝館。常設中國傳統書畫音樂花藝等藝術展覽。

館內展示有趣的茶樓模型。

盧廉若公園入口「屏山鏡海」月門。此四字正描述了澳門地貌:澳門群山平緩有如屏風,三面環海而海面風平浪靜宛如明鏡。

園內中式涼亭。

此處仿蘇州園林所建,夏天荷塘美景,鳥語花香。

此處建築亦是中西合璧:西式主建築配以中式瓦頂。

走着走着又累又口渴,到三盞燈時,剛好看到有新開張的茶館,便進內歇歇。

汴京茶寮的桂花龍井茶。茶味清香解暑,而且茶舍環境清爽舒適!

這裏就是三盞燈圓地。解完口渴後,當然要醫肚餓。到了雅馨緬甸餐廳吃晚飯。

椰汁雞麵。湯底香濃!不過本人不太喜歡此類雞蛋麵質。

魚湯粉。加入了豌豆餅的魚湯很稠,味道也很鮮美。

吃完飯,走到二龍喉公園,卻又突如其來一場大雨……幸好公園有有蓋的休憩地方,待至雨勢減弱,就再往山上走,打算在東望洋燈塔看夜景。可是到達後竟發現下午六時後全部關閉!計劃完全打亂下也沒有辦法,沿路下山,經過加思欄花園。

再經過來來超級市場,買了枝澳門啤酒喝。

經過英皇娛樂酒店門外。美麗的轎車不斷有遊客拍照留念。

回酒店前,故意走到南灣湖畔欣賞澳門旅遊塔與南灣湖夜景。

澳門政府總部在夜燈下格外漂亮。

回到酒店,我們竟被告知客房免費升級。後來才知道是最高級的「華麗套房」!

半夜餓了,酒店的叫餐服務價格還算合理,於是叫了海南雞飯,還配有一大碗沙律水果,以及幾款麵包!吃飽飽就去休息~

タグ:

特集記事
最新記事
アーカイブ
タグから検索
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