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tná Hora: Sedlecká Kostnice, Chrám Nanebevzetí Pany Marie, Jezuitská kolej, Chrám Svaté Barbory, K
本來打算要多睡一會才起床,但早上七時已被隔壁房間的人拖拉行李箱弄醒……
沒辦法再睡,就只好早點起床梳洗準備出門,今天要到布拉格附近的小鎮庫特納‧荷拉(Kutná Hora)。
不想搭霸王車,於是決定走30分鐘的路到布拉格鐵路總站(Praha hlavní nádraží)。昨天下雨,今天天晴,在河邊漫步很舒服呢!
穿過大橋,到達火車附近,發覺還沒有吃早餐,突然看到這麼一間隱蔽式小店,就買了個漢堡包吃。
店員老實不客氣的在你面前用微波爐叮熱麵包和炸魚柳,再塗上醬汁,還好味道也不錯。
到達車站已經九時多,問過票務處,表示這裏賣本地車票,指示我到更裏面的售票櫃台買。買過後看着顯示板,全部都寫捷克文,看着看着有一班寫有Kutná Hora的,就走上那個月台,但感覺沒有甚麼遊客在等車,不放心下問了問一個正在等車的女人,她只會說捷克語,從她手勢只大槪猜測她不知道,還指着背面說會不會是剛剛來的那班火車。我又跑過去問問車長,他揮揮手說不是,然後趕我離開,這時原本打算上車的月台有車來了顯示還寫有Kutná Hora,心想:「剛才那個女人怎麼說這不對呢?」也沒多想就上車。
上車後剛坐下,剛剛的女人就很緊張的上車來,不停跟我說捷克語,指手劃腳的大槪這車不對,我半信半疑之下走下車,跟她說這明明有寫Kutná Hora為何不對呢?還沒問清楚,女人站在車上不停叫我走時,車就這樣開了 ……
我很奇怪,也有點焦急。在月台上到處觀察有沒有看似會說英語的人。剛好看到有服務員照顧着一個輪椅乘客,我大膽走過去問他,他連行程表也不看,只看看手錶,就以專業還帶點高傲的語調,告訴我下一班列車往Kutná Hora是9:59開出,然後叫我回到車站大堂看告示板,因為月台或許有變。我道謝後走回大堂,看到密密麻麻十多個月台顯示,看了好久終於看到了Kutná Hora,然後細心回想一下終於明白剛才那個女人叫我下車的那班是從Kutná Hora開出的反方向列車!
之後由於還有些時間,就再走回售票處,剛好看到原來旁邊有詢問處,就再問清楚了往Kutná Hora的火車的月台和時間,然後他也問我是不是即日來回,就主動跟我翻查了回程的時間表,還打印出來給我。
好,這下終於準備充足,就再走回月台等車去。
上車後獨自坐下,沒有甚麼人以為會包廂,不過後來進來了一對約五十歲的夫婦。男人用英語問我是不是到Kutná Hora,我說是然後也得知他們也是一樣。學過一年法語的我,從他倆交談間得知他們是法國人,不過還是初學者的我也無謂獻醜,看看車外風景,看膩了就小睡。
剛好一小時就到達Kutná Hora的總站Kutná Hora - Hlavní Nádraží。
先走路大槪十分鐘到達聖母升天教堂(Chrám Nanebevzetí Panny Marie)。
不過這裏我先經過,因為我會先到下一個目的地,才會再折返此處。
下一個目的地,就是塞德萊茨藏骨堂(Sedlecká Kostnice),亦即俗稱「人骨教堂」,是一座哥德式的羅馬天主教小聖堂,捷克十二個世界遺產之一。
在這裏我買了四合一的套票,可以優惠價Kč305參觀人骨教堂、聖母升天教堂、聖白芭蕾教堂,以及耶穌會學院。
為甚麼叫「人骨教堂」?因為這裏的裝飾全都用人骨堆砌而成呀!一入大門已經看到用了頭骨、手骨、指骨、盤骨等裝飾。
其實幸好陽光充足而且遊客很多,否則這裏一定很陰森恐怖。
下樓梯後看到了以人骨堆砌的文字,是木雕刻家František Rint的署名,他於1870年以人骨裝飾此教堂。
這些人骨來自14世紀黑死病和15世紀初的波希米亞戰爭中的死難者,他們原先是葬於公墓,後來這座小聖堂建成時被掘開,於是都放於其中,而使小聖堂變成藏骨堂。
據說這裏最至藏有骨架四萬件以上,而歐洲當時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死後的骸骨能收納於此地。
以人骨作為裝飾品。
竟然還用人骨砌成這個烏鴉啄肉的圖晝。
其實小聖堂沒有很大,到處不是人骨就是人。
人骨已經多得可以堆成一個山洞。
天花板的人骨裝飾也毫不吝嗇,一排排的人骨就吊在上面。
還有用來造成一盞大吊燈。
耶穌像前則較少骷髏骨,而有以點蠟燭作祈禱用的地方。
離開陰沉的人骨教堂,折返回剛才路過的聖母升天教堂。
內裏淡黃色主調的教堂,雖然也是哥德式,但感覺令人安寧。
沿旋轉的樓梯走上上層,再通過閣樓。
到達聖職人員唱聖詩的唱經樓,此處可清晰完整地看到全長87米的教堂主道。
之後要走大約20分鐘的路才能到達小鎮的中心,雖然看過網上資料有巴士可到,但不想等,又不想走回頭路搭火車,於是決定走過去!沿途經過一個大超市,於是買了罐啤酒作為補給。
到達意大利宮(Vlašský Dvůr),原為皇家造幣廠,曾經改為市政廳,現為鑄幣博物館。碰巧我到達時有小學生來參觀,然後排隊排超久!在附近走了五分鐘發現人龍沒有消減跡象,問一下店員想購票,也只回答:「對不起,我沒有時間。」於是放棄入內。
然後我誤打誤撞的走進了在旁邊的聖雅各伯教堂(Kostel svatého Jakuba Staršího),感覺和布拉格的泰恩教堂風格很相似,也是黑金色調。
由於並非甚麼主要景點,所以沒有遊客。
走到這裏的一個小山丘,可以遠眺耶穌會學院和聖白芭蕾教堂。
旁邊就有網上好評如潮的餐廳V Ruthardce,餐廳佔地很大,有戶外及室內。
在餐牌上點了茶,到來才知是沒有茶葉的「茶」,是檸檬薄荷水,不過卻配有新鮮蜂蜜,而且還是用古色古香的攪拌棒,很有趣呢!
叫了燒豬肋骨,雖然佷好吃,但九件份量也太多了,吃了七件頂不過,要求店員打包。
之後一路走到耶穌會學院(Jezuitská kolej)。
現在的耶穌會學院是大型美術館,共四層,內裏放了很多捷克大學的學生美術品。
美術館內並沒有甚麼人,我也很快逛完,因為要趕在其他地方閉館前到達!
走過長廊就是聖白芭蕾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而這裏也在世界遺產名單內。由於此鎮在以前一切的經濟來源是銀礦,而聖白芭蕾是礦工的守護聖者,故此興建此教堂並以她為名,向她致敬。
美麗的拱頂天花與吊燈。
主堂聖壇中的小雕像應該是在敍說耶穌最後的晚餐的故事。
極為典雅的管風琴超過4000根氣管,共鳴箱是18世紀初的產物。
每走幾步都都觀賞到教堂內色彩繽紛的玻璃繪畫,極為漂亮。
小禮拜堂也是非常高貴雅緻的。
就連聖壇背面也精心設計。
陽光照着七彩玻璃投射彩光到壁畫上。
這個雕像記述1700年,礦工採礦之姿:他左手持燈,右手持挖礦工具,腰間纏有皮帶,好讓他吊下礦坑中。礦工一周工作六天,每天10至14小時,可見相當辛勞呢!16世紀初,此鎮的礦洞深至500米以下,是當時的世界紀錄。
狀如花卉的天花拱頂,非常特別。
教堂的正面很宏偉。
然後我就由原路折返,經過耶穌會學院,去最後一個景點。
沿路直走,到達石造噴泉(Kamenná kašna)。哥德式水泉呈十二邊形,4米高,聽說古時此鎮經常因開墾銀礦而缺水,於是1945年建造了這個石泉,用木管從四公里外的水井運水過來解決缺水問題。
不知道為甚麼內裏會放有一些雕像。
然後不遠處有全以石巖堆砌而成的哥德式石屋。
這間屋的主人好像是個博士,而外牆原本在50世紀初被抹去,2013年屋主想回復當年樣貌,於是與國家遺產研究所及當地博物館合作,憑照片觀看每個細節,逐步將舊屋的外牆原原本本地呈現出來。我昨天在布拉格華倫斯坦花園內一個展板中,看到布拉格好像在全國舉行某種「復古藝術運動」,而這間屋就是其中之一,想不到在沒有計劃下剛好給我遇到了!
最後我走到Kutná Hora město這個小鎮的火車總站時,看到有三個印度人東張西望,其中一個看到我竟然向我問路,問「人骨教堂」在哪,我說他下錯車應該在前一個站下車,而且我發現已經五點十五分左右,但人骨教堂關六點!我大槪告訴他們方向他們就匆匆離開了。
乘坐5:45分的火車,到達轉車站Kutná Hora - Hlavní Nádraží,再搭長途火車回布拉格。
夕陽無限好,回到布拉格時已經七點。
由於是布拉格的最後一夜,發覺還有很多地方未去,而七點還算有時間,於是決定先走走才回旅館!
瓦茨拉夫廣場(Václavské náměstí),雖然稱為廣場,但其實呈長方形,長750米,寬只卻有60米。盡頭是新古典主義建築國家博物館(Národní muzeum),兩旁則是旅館、寫字樓、商店、食肆。
這裏的夜景好漂亮!忍不住在這裏不停拍照。
後來剛好聽到一班說普通話的人跟一個女人道別,我走上前去,主動問她可不可以幫我拍照,她用我的相機拍了幾張發現都晃動了,就跟我說不如用她的相機拍好後發電郵給我,然後她超認真的幫我拍了差不多十張,太感謝了!我臨走前也幫她拍了幾張,大家互相交換好電郵地址,再聊了一會,才知道她是長居美國的華僑,來這是來探望朋友順道遊玩。
然後我拿着之前在車站買好了的車票,乘電車回旅館附近,不過為免浪費了車票,我決定坐在打票機旁。由於車票要在打票機蓋印後才生效,不蓋印則可留着用,我每一個站都留意看會不會有人要查票,心想如果有查就馬上塞票進去蓋印……不過最終都沒有人查票,而這車票正好留着明天才用,呵呵!
最後在旅館旁的餐廳,由於有點飽,於是點了個份量較少的炸魚和薯塊,不過吃到最後還是好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