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 Foro Romano, Colosseo, Vittoriano, La Bocca della Verità, Pantheon
今天約了Jack一起遊覽羅馬。雖然他買了火車套票,卻陪我一起走了半小時的路到古羅馬廣場(Foro Romano)。
幸好Jack事前看過資料,他說古羅馬廣場有不同的售票處,而聖喬治大道(Via di San Gregorio)那邊的入口較少遊客,比較好買票。果然到達後只有兩三個人在排隊購票,我們很快便能進去了。
古羅馬廣場是古羅馬城市中心,有很多重要的建築都在此處。進場後我們首先爬上巴拉丁諾山丘(Palatino)。
圖密善競技場(Stadio di Domiziano),在古羅馬主要用作運動競技場。
上千年的歷史建築,就在我們腳下。
拱門外小花園陽光普照。
牆身上的雕刻還清晰可見。
看到自己原來站在高台之上,不禁驚嘆古人的建築技術。
現在大多數的建築物已倒塌或只剩下殘存的構件。
在瞭望台上居高臨下。
在這裏,遠可觀現代建築,近可見古老遺跡。
今天天氣非常好,十分舒適,走得久了還感到有點熱而冒汗呢。
我們下山,經過一重又一重的拱門。
赫然發現剛才的瞭望台原來那麼高!
遺跡內很多建築都只剩下頹垣敗瓦。
看資料上說有供奉神火的灶神廟(Tempio di Vesta)、紀念戰捷的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神廟(Tempio dei Dioscuri)等,可是本人光看這幾枝柱子,怎麼想像也無法知道其原本是如何的。
不知道只是裝飾用的水池,還是飲用水的提水處。
到達在遺跡內的聖瑪利亞古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Antiqua),五世紀的建築,所以一切看起來都那麼古老。
這個教堂由1980至2016都在進行修復工程,現在剛好完成部份而開放給公眾。
走出昏暗的小教堂,看到這個廣闊的藍天,心情格外舒暢。
朱里亞巴西利卡(Basilica Giulia),在這個矩形建築只剩下一個個圓形的大理石台階。
農神廟(Tempio di Saturno),是這一區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築。
塞維魯凱旋門(Arco di Settimio Severo),是為慶祝兩次戰勝安息帝國而建。
當看這幾根殘存的柱子,幻想一下完整的神廟會是多麼的宏偉。
其實對於我來說,這廢墟太大了,千篇一律也有點悶。可是由於Jack是讀建築學的,他好像很欣賞這些古老的建築而樂在其中呢!
多虧Jack在旁介紹古羅馬建築學,我才得知這些柱子的藝術風格主要分了三類:多立克柱(Doric Order)、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和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而這個古羅馬廣場的建築都是多立克柱。
馬克森提烏斯和君士坦丁巴西利卡(Basilica di Massenzio),是這裏最大的建築物。話說我之前以為「巴西利卡」(Basilica)是教堂聖殿的意思,因為這邊很多的教堂都不是稱作Church而是Basilica。後來讀建築學的Jack告訴我,原來Basilica這個字,原本是希臘語「王者大廳」的意思,其建築特點是其平面呈長方形,主入口在長邊盡頭,短邊有左右耳室。後來教會沿用此設計風格來興建教堂,導致大量的「巴西利卡」形式的教堂出現,教會就直接借用了這個字來稱呼教堂聖殿。所以其實古羅馬的「巴西利卡」與天主教或基督教毫無關係呢!
提圖斯凱旋門(Arco di Tito),紀念公元70年古羅馬征服耶路撒冷。
拱門內側的浮雕,畫有戰捷時來自耶路撒冷的戰利品,能清楚看見其中有一個猶太教七燭台,據說以色列國徽的燭台即以此為藍本。細心察看,拱門內側上方的花紋,每一朵花竟然都是不同的,可見其華麗。法國巴黎的凱旋門也仿效此門而建。
後來我們由此長長的走道,到達展望台。
眼前就是壯大宏偉的羅馬競技場(Colosseo),而排隊等候的人超多!
我們趕快離開古羅馬廣場去排隊。排隊時職員跟我們搭話,看到我們在喝啤酒,竟然笑問我們有沒有Soju。幸好我在學韓語,知道Soju是韓國燒酒的韓語,我笑說:「沒有,我不是韓國人。」──怎麼我去到那裏都被人當成是韓國人呢?
雖然我們已有入場套票不用買,但排隊進場也花了大槪半小時。不過看到內裏壯觀的建築,卻感到相當值得!
羅馬競技場建於公元72-82年間,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競技場。表演台現在已消失不見,但卻令我們可以直接從觀眾席看到位於台底下的洞口和通道,是古時用來存放道具、猛獸和角鬥士的地方。
表演開始時,就會將勇士和猛獸吊上地面的表演台,讓他們互相廝殺,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鬥獸場。
不過本人對於這種殘酷的表演真的完全沒有興趣……雙方鬥個血肉模糊、你死我活的表演有甚麼好看呢?
看台分了五個區域,由最底層開始為貴賓、貴族、富人、平民,最高層是庶民婦女,全部皆為站席。據說當時觀眾席上還有懸索吊掛天篷用來遮蔭。這裏最多能容納5萬人,,觀眾入場就根據自己的編號進去,利用不同的通道、樓梯和拱門分批找到自己的席位,這個設計能分散人群而不會造成混亂。這個進場方法其實沿用至今,我們進體育館、音樂廳時也是利用這個方法呢!
競技場曾因雷擊、大火、地震等天災毀壞,經過多次修復。直至公元6世紀,搏鬥活動完全禁止,於是競技場日久失修而令其損毀加劇。15世紀時更因為教廷興建教堂和樞密院而拆去部分石材使用,而形成現今這個殘缺不存的看台。
在競技場上居高臨下,可以清楚看到附近的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為紀念米爾維安大橋戰役大獲全勝而建。
難得有伴同遊,當然要拜託幫我拍照。
Jack對於歐洲歷史和藝術都比我熟識,可算是我的半個導遊。
我們離開古羅馬廣場,沿着帝國廣場大道(Via dei Fori Imperiali)一直走,到達維托里亞諾(Vittoriano)。第一次經過時因為適逄聖誕節而關閉,現在可以進去參觀了。
廣闊的平台與一列宏偉的巨柱。
這座是紀念意大利第一任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的建築,而這個就是他的騎馬雕像。
然後我們走到位於卡比托利歐山(Campidoglio)上面的卡比托利歐廣場(Piazza del Campidoglio)。
走到長長的樓梯盡頭,我們隨意坐在無人通過的階梯邊休息一會。
繼續出發,走到希臘聖母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Cosmedin)門外去看這個著名的真理之口(La Bocca della Verità)。這個真理之口從中世紀開始就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如果有人撒謊,那他把手伸進這個真理之口時,就會被咬住。不過由於排隊的人很多,我就在外邊拍照就算了。
然後我們沿着特韋雷河(Tevere)走,欣賞美麗的河畔景色。
這邊的紅葉茂密,藍色映襯下非常浪漫。
河中心有一個小島,稱為台伯島(Isola Tiberina),島上建有醫院。
到三點還未吃午餐!於是馬上找間餐廳坐下來吃。到了Nonna Betta,點了肉醬意粉(Tagliatelle al ragù)吃。
吃飽後經過銀塔廣場(Largo di Torre Argentina)內四座神殿遺跡。由於銅製神像都已因侵蝕而消失,所以已不能確認這些神殿究竟供奉的是甚麼神。
最後我們走到了今天最後一個景點:萬神殿(Pantheon)。我一直對這個萬神殿有誤解:
一、由於教科書上總是只有其正面或斜側面的照片,我一直以為其三面有圓柱的地方就是整棟建築物,是呈方形的;不過事實上那只是整個萬神殿的入口,而內室呈圓拱形,上圖就是內室的巨大穹頂。二千年前的人就已經懂得計算力學去建造這個無柱內室,而且天頂還有一個圓形天窗取光,設計非常精妙呢!
二、我看名稱「萬神殿」,以為內裏供奉着羅馬諸神,會有很多神像。可是到現場一看,發現甚麼也沒有,只有一些墓碑,而且還有十字架!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裏已在公元609年改成教堂,現在的正式名稱是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
曾任意大利國王翁貝托一世(Umberto I)的墓碑。
離開萬神殿回酒店,經過意大利到處都有分店的Venchi,這間分店裝潢特別漂亮,而排隊的人也相當多!售賣處的啡色牆身,再配以流動中的水,就好像一道朱古力醬瀑布,感覺整間店舖都飄散着香甜的味道。其實Venchi本來是朱古力店,2006年才開始賣意大利雪糕(Gelato),不過排隊的遊客,大部分都是在買雪糕吃呢!
我明早就得乘飛機離開意大利了,所以這個是這次旅程中最後的意大利雪糕!就算不太餓,也點了兩球雪糕吃。
吃完雪糕便回酒店,預先執拾行李準備好才睡覺。